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1月, 2021的文章

樹杞

圖片
作者       Sway Yang  8月暑熱,遠離都會悶燒,來虎頭山乘涼風享綠蔭最好。停車,進涵洞前,注意到洞口一棵樹竟開滿繁茂細小白花,非常壯觀。 2021,8,18攝於涵洞口 一坨一坨糾結在一起,細小花苞還會吐出一根根針狀物,很特殊。 就是涵洞口左右的這三株中型喬木。涵洞兩頭尋遍就只發現這兩三株吐白針的樹。他們名叫「樹杞」。在我腦袋的植物詞典裡又多一項,有成長。 其實搜尋樹杞的過程,不時冒出「樹杞林」三個字,對啊!不正是竹東的舊地名。先民來竹東開墾時,發現此處樹杞成林,是燒柴的好薪材,於是以此樹為地名,也有書寫成「橡棋林」,台語客語都音近。這種以當地植物或動物來取地名現象很普遍,如竹東附近「芎林」,使用至今。可見樹杞與九芎都是台灣本土原生植物。 開花柱頭會有類似尖銳針狀物,尚有風管處門口一排樹籬「春不老」,為同科同屬的近親。 風管處前春不老樹籬 2021,10,20攝於風管處 好友曾寫過一篇觀察研究,可參考。 樹杞小檔案 科別: 報春花科Primulaceae 紫金牛屬Ardisia 舊系統為 紫金牛科Myrsinaceae 紫金牛屬(或稱樹杞屬) 學名:Ardisia sieboldii Miq 英文名:Siebold Ardisia 別名:多枝紫金牛,東南紫金牛,萬兩金,白無常,橡棋 原產地:台灣,蘭嶼,綠島,中國南方,日本琉球 樹杞為常綠喬木,高可達10多公尺,園區三株皆約2-3公尺。樹皮灰褐色,平滑,樹幹枝節處均勻膨大,尤其是開花枝條基部膨大。 圈圈為膨大處2021,8,18 2021,11,24 枝幹交接處,特別明顯 台灣俗諺:「江某柴,樹杞筍,火剛點,水就滾」 描述江某與樹杞新枝有易燃,火勢猛烈特點,適合當柴火燒。樹杞樹幹密度高,也是早年砧板原料。 2021,11,24 葉片單葉,互生,叢生枝梢,橢圓形,長11公分左右,全緣,革質。葉柄短。 2021,11,29 虎頭山前山公園像

白背芒

圖片
  作者 : Jocelyn 一到秋天,很多人就會走草嶺古道或上陽明山擎天崗賞芒花,其實虎頭山就有 , 無需跑遠。芒花隨著風跳著舞,看起來就很抒壓,生活緊繃的人趕快來賞芒吧! 攝於停機坪 (2021.11.06)   芒花閩南語叫「菅芒」,芒花會隨著開花結果呈現不同的顏色,抽穗開花時的紅褐色,待果實成熟,逐漸轉成如棉絮般的銀白色,就像大地換裝一般,有不同的風情。步道上的芒花盛開,有人覺得有一種滄桑美;有人覺得它隨風飄逸、姿態優美、樸實得容易讓人親近;又有人覺得它代表堅毅,不像惡勢力低頭 ⋯⋯ ,這都是芒花。 攝於環山步道 (2021.11.14) 菅芒花是台灣鄉土文學很好的材料,好像是台灣人在經歷各種政權轉換或艱苦背景下產生出堅毅不拔的草根生命。像許丙丁的「菅芒花,白無芳,冷風來搖動… .. 。」指的應該就是白背芒。 攝於馬拉邦山 (2021.11.07) 白背芒屬於中國芒的變種,是一種具韌性的禾本科植物,常生長於其他植物所不能忍受的地質、地形條件之下,屬於台灣最常見的草本植物之一。 科 別: 禾本科芒屬   別      名: 菅芒 、 寒芒 、 萱仔 、 尾花 英文名稱: Silver grass 學      名: Miscanthus sinensis var. glaber 原產地 : 亞洲熱帶與亞熱帶地區 株高 1-2 公尺,叢立  ,稈粗狀,有分枝,單葉互生,成二列狀,葉子像劍形,長條帶狀。 白背芒葉子像劍形,長條帶狀 , 葉背灰白色 。下圖為正面 下圖為背面 白背芒抽穗時很有創意 , 以各種姿勢來出場 。     攝於龜崙山 (2021.11.6) 白背芒為兩性花,總狀花序,頂生 , 兩性花,多次分枝 , 組成圓錐花序 , 花淡紫色,成熟時呈黃褐色或灰白色,雄蕊 3 枚,會先行掉落 ; 花柱 2 枚,柱頭自小穗兩側生出,雌蕊結果後變黃色 , 帶白毛 , 隨風到處飛揚 , 繁衍下一代 。 果實穎果,橢圓狀,種子黃橙至棕色。 密密麻麻的花 , 很壯觀 ! 雄蕊黃褐色 3 枚像烏魚子,雌蕊紫色 2 枚像奶瓶刷或毛毛蟲狀。 用手機要把雄雌蕊拍清楚真有難度 , 我可是拍了好多次才成功 ! 白背芒的果實帶有白色長毛,我們以為是芒花,其實是芒草的果實,它們喜歡群聚生長。攝於停機坪 (2021.11.28) 成熟的穎果,長約 1 公分。 花穗剛抽出是紫紅色,開花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