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6月, 2023的文章

麟蓋鳳尾蕨

圖片
  作者: Jocelyn 一直以為虎頭山沒有麟蓋鳳尾蕨 , 直到前幾天在忠烈祠步道斜壁上看到它 , 原來它也喜歡生長在步道上 。 ( 2023.06.18) 麟蓋鳳尾蕨屬於多年生草本蕨類,喜歡和人親近的環境。在低海拔開發地區,住家附近的紅磚牆、水泥牆旁或產業道路常見。 ( 攝於三貂嶺民宿旁 2023.03.05) 說實在的 , 很像雜草 。 科 別:   鳳尾蕨科鳳尾蕨屬 別     名: 蜈蚣草,蜈蚣蕨、長葉甘草蕨,小蜈蚣草 英文名稱: Chinese Brake 學     名:   Pteris vittata 原產地 : 非洲與亞洲地區 , 如中國 、 印度 、 巴基斯坦 、 韓國 、 日本 、 琉球 、 台灣等 。 短直立莖或斜生莖,莖上密生細長灰褐色鱗片。 葉片叢生,長橢圓形,長約 25-70 公分,最寬處在中上段,一回羽狀深裂。葉軸有深溝。 羽片長線形,末端尖,羽片基部有耳羽。沒有假孢膜的葉緣會有細鋸齒 。 ( 攝於恆春路旁 2023.02.01) 頂羽片明顯,和側羽片同形 幼葉捲得很漂亮,像欄杆。 上蕨類課時 , 老師曾提到 美國佛羅里達大學研究報告指出,麟蓋鳳尾蕨可以吸收土壤中的砷,而且生長快速、分布廣、適應力強,可以修護環境。 孢子囊群長線形,位於羽片兩側邊緣 , 由葉緣反轉的假包膜所包覆。 麟蓋鳳尾蕨可以做成青草茶 , 但如果有人請你喝麟蓋鳳尾蕨做的青草茶最好不要喝,因為路旁的汽機車排放太多廢棄,連帶會吃入不好的物質。   園區大致位置:忠烈祠步道 我瓣公室的櫃子上有個麻葉秋海棠,它原本有兩片葉子,左邊那片被老鼠咬掉了,本想丟了它,沒想到過一陣子後,它長出另一片新葉 ⋯ ,原來美好事情值得等待,不要太急得下決定。

細葉複葉耳蕨

圖片
  作者 : Jocelyn 步道上密毛小毛蕨、台北鱗蓋蕨與粗毛鱗蓋蕨特別多,忽然看到一種五角形的葉子,摸起來粗粗硬硬的,和其他的蕨類都不同 , 每個羽片都有鋸齒緣,看起來很有個性,這是細葉複葉耳蕨 。 ( 攝於稜線步道 2023.04.30) 科 別: 鱗毛蕨科複葉耳蕨屬 別     名: 細葉鐵蕨、芒刺複葉耳蕨,刺頭複葉耳蕨,複葉耳蕨,廬山複葉耳蕨、昴山複葉耳蕨 。 英文名稱:  East Indian Holly Fern  學     名:   Arachniodes aristata (Forst.) Tindle   原產地 : 亞熱帶地區 , 如中國 、 印度 、 巴基斯坦 、 韓國 、 日本 、 琉球 、 台灣等 。 細葉複葉耳蕨常見於低海拔闊葉林的步道或坡地林緣下。 它是地生性蕨類植物,長走莖, 在土中 , 要把葉柄剝開才看得到 。 植株匍匐或直立。 ( 攝於桃信亭廣場附近 2023.06.11) 葉革質,二回至三回羽狀複葉。葉柄長 40-80 公分。 葉片五角形,長約 30-60 公分,羽片披針形,約 6-9 對 。 最基部有兩片朝上的小羽片 , 容易辨識。 遠軸面 葉軸與羽軸都有溝且溝與溝相通,葉面光滑。羽片有鋸齒緣。 鋸齒緣有芒刺 孢子囊群著生於葉脈上,孢膜為圓腎形。 我在陽明山二子坪步道上看到了和細葉複葉耳蕨很像的斜方複葉耳蕨與小葉複葉耳蕨,就藉機來比較一下。 (2023.06.14) 這三者最大的差別是在於葉片頂端的羽片 。 細葉複葉耳蕨的羽片驟縮,有明顯的頂羽片。 斜方細葉複葉耳蕨的頂羽片和側羽片同形。 小葉複葉耳蕨的羽片漸縮,頂羽片較不明顯。 知道訣竅後 , 要分辨它們就不難了 。 參考資料: 細葉複葉耳蕨 vs 小葉複葉耳蕨 vs 斜方複葉耳蕨 Peter’s Blogger 。   園區大致位置:稜線步道 、 生態解說步道 、 桃信亭廣場附近   我常分不清楚許多蕨類 , 例如複葉耳蕨與 台灣麟毛蕨 、 長葉麟毛蕨 的差別 , 然而由於資訊的發達 , 我學會了利用臉書 、 Line 群組或 iNat

龍舌蘭

圖片
作者.      Sway Yang  虎頭山上觀景台階梯旁有一株帶刺龍舌蘭,孤零零獨自一棵.     2022,8,4 龍舌蘭是仙人掌類的多肉植物,大家都知道他們都帶刺,張牙舞爪,極度狂野,惹不起,應該長在沙漠,陽光刺眼的地方像墨西哥等地。其實他們素有「世紀之花」別稱,因為他們一生中只開一次花,花謝後母株逐漸枯死。很特別。他們的花也是地表最長的花序,連續一串花可高達8公尺,的確是別樹一幟的植物。 2023 ,1,25在三民運動公園大檜溪畔發現這叢正開花的龍舌蘭,不帶刺的龍舌蘭。 雖說葉緣不帶刺,但葉尾端仍有刺。帶刺或不帶刺都是龍舌蘭屬不同的種。 龍舌蘭小檔案 科別:天門冬科龍舌蘭亞科龍舌蘭屬 學名:Agave americana Linn 英文名: Centry Plant, American Aloe 別名:龍舌掌,萬年麻,香麻,洋棕,石蓮花,萬年蘭,百年草 原產地:中美洲,墨西哥,台灣於1645年荷蘭人引入,1910年藤根吉春氏從新加坡引入。 用途: 1,觀賞用,植株挺拔開展像朵大型蓮花,適合美化庭園,作為景觀之用。 2,纖維作物,葉部纖維可製繩索,織布用。 3,軍事用途,可利用其鋸齒尖刺,大片種植,作為防禦隔離用。 4,葉汁可作成知名的龍舌蘭酒 龍舌蘭為大型草本植物,莖粗短常由地下莖匍匐分生新枝,葉片呈向上放射狀,堅挺狂放。 葉自根際叢生,肥厚而多肉質,有纖維質,線狀披針形 2021,7,8,自宅陽台 2023,1,25 有的葉緣鋸齒,具尖刺 就算葉緣無刺,在葉尾端仍具尖刺 花葶由葉叢中生出,粗壯,,上部分枝,着生多數花朵,排列成大型圓錐花序高3~10公尺。 由下段花苞逐漸往上開 2023,1,25 雄蕊探頭出來,向新世界問安 一大坨,花開茂盛 雄蕊6枚,花藥黃色且長,雌蕊1枚居中且短,柱頭頭狀。花被片6片,黃綠色。 雄蕊謝了,雌蕊紛紛爭長 2023,1,25 果實為蒴果,可惜台灣不容易結果,尚未見著。反而見著一顆顆小芽密生於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