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4月, 2023的文章

台北麟蓋蕨與其常見家族

圖片
  作者 : Jocelyn 台北麟蓋蕨學名 Microlepia marginata (Panzer) C. Chr. var. bipinnata Makino 台灣原生種 ,碗蕨科麟蓋蕨屬。 麟蓋蕨屬的蕨類在步道上很常見,它們屬於碗蕨科,因為它的孢膜由內外兩片孢膜組合而成「碗」向下彎曲。虎頭山有很多麟蓋蕨,就先來認識主要生長在北部且是一回羽狀複葉的台北麟蓋蕨。 ( 攝於環山步道 2023.04.04) ( 攝於環山步道 2023.04.08) 台北麟蓋蕨常見於低海拔闊葉林的步道或坡地林緣下。地生性蕨類植物,橫走莖,株高約 50 公分。 葉子是一回羽狀複葉至二回羽狀深裂。 葉片披針形,長約 30-60 公分,羽片也是長披針形,長 15-18 公分 , 葉柄約 7-15 公分。 有時在步道上會看到雙色的葉子 , 謝重申老師說可能是合成葉綠素某些微量元素運輸速率差異所造成 。 不可否認 ,有層次感, 也頂好看的 。 ( 攝於環山步道 2023.04.16) 近軸面有溝也有毛,但葉面光滑。 羽片基部朝上一側呈耳狀突起,耳狀突起的裂片常深至羽軸。 像兩個大拇指比 「 讚 」! ( 攝於稜線步道 2023.04.04) 孢膜為碗狀,位於靠近葉緣處游離脈的頂端,開口朝向裂片末端。 碗蕨科葉子常有下半段成熟,但上半段還在幼葉階段的特性。 常見的碗蕨科麟蓋蕨屬有個口訣,稱一北二粗三熱帶,表示這三種蕨類都是低海拔常見的麟蓋蕨。一北指的的是台北麟蓋蕨,二粗是粗毛麟蓋蕨,三熱帶是熱帶麟蓋蕨。 但現已發現大多的熱帶麟蓋蕨其實是華南麟蓋蕨,剛好粗毛和華南麟蓋蕨這二種虎頭山步道都有,就一併觀察。 粗毛麟蓋蕨葉子是二回羽狀複葉至三回羽狀分裂 ( 攝於環山步道 2023.04.04) 葉軸正面無毛,背面有很多毛。 背面有很多毛 末裂片的邊緣是鋸齒狀,最靠近葉軸的小羽片較長 , 且常再分裂一次。 粗毛鱗蓋蕨的孢子囊群著生於脈的頂端 , 孢膜碗狀 , 有的孢膜有毛 。 毛多,有的連孢膜也有毛! ( 攝於全齡友善步道 2023.04.16) 在環山步道還發現有一種和 粗毛麟蓋蕨很相像 的克氏麟蓋蕨 , 但是它只有二回羽狀複葉 ,而 粗毛麟蓋蕨是二回羽狀複葉至三回羽狀分裂 。 葉軸與羽軸都有溝 , 但溝與溝不相通 。 近軸面 ( 正面 ) 與遠軸面 ( 背面 ) 都有毛 ,但粗毛鱗蓋蕨正面無毛。

落羽松

圖片
作者.         Sway Yang  這是經國梅園與停車場入口交接處的落羽松,經過春風春雨滋潤,時序4月已經翠綠挺拔。虎頭山落羽松座落多處,入口綠園道散植幾株。 2023,4,12虎頭山 忠烈祠步道也有一長列 落羽松,不是松,有人說應該叫落羽杉,屬於水杉的一種,其實根據最新的植物分子類學研究,重新劃分在柏科。既不是松,也不是杉。這幾年全台從北到南風迷秋冬變葉落羽松,國人如醉如癡,追落羽松與紅楓,已是全民運動。我也不落人後。 桃園大溪月眉落羽松,倒映水中,詩情畫意.     2023,1,6 宜蘭羅東運動公園,地上舖滿羽葉形成的紅毯,別具風采.       2023,1,13 落羽松小檔案 科別:柏科Cupressaceae落羽松屬Taxodium 學名:Taxodium distichum 英文名:Deciduous Cypress,Swamp Cypress, Southern Cypress, Gulf Cypress,Bald Sypress 別名:落羽杉,美國水杉,美國水松 原產地:北美東南濕地沼澤地。台灣於1901年引進,現台灣各地均有種植,尤其北部,為美國引進生長最好,也最普遍的樹種。 用途:1,木材,木材重,紋理直,結構粗,耐腐蝕,可供造船,建築用。 2,冬天像楓葉一樣會變色,落葉,為景觀樹種。 落羽松樹冠塔形,樹梢略尖,像聖誕樹,像北國高聳的松杉柏竟然跑到台灣亞熱帶低海拔的平地來,長得開開心心,直立高大,冬天會幻化變色,為大地添裝,還會落葉,一無所有,與常青的松柏大異其趣。春天又萌發嫰綠新葉,四季更迭,不同風貌,頗具觀賞價值。 落羽松高可達50公尺,胸徑可達5公尺,樹皮棕色,常有長條片狀脫落。樹幹基部膨大,常形成板根。生長於沼澤,水邊,更會冒出膝根,以調節水份,空氣。 樹皮常見條形剝落 樹幹根部常形成板根,以增加支撐力 在飽和鬆軟的濕土沼澤裡,其根部也會在表土隆起而突出地面,形成木質化錐狀構造,稱為膝根(Cypress kn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