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毛蕨

 

作者:Jocelyn

虎頭山的步道中,梅園步道我比較少走,昨天從生態解說步道下山,一時興起,走了梅園步道。在生態池旁居然看到了溪溝三劍客之一,我以為是台灣圓腺蕨,仔細一看,原來是稀毛蕨,回想第一次見到它是在台北的富陽公園,再次與它相逢了。(2023.10.08)

稀毛蕨是地生性蕨類植物,喜歡生長在潮濕林下、谷地與溪畔。

科 別:

金星蕨科毛蕨屬

    名:

 大葉毛蕨

英文名稱:

  Pneumatopteris truncata

    名:

 Cyclosorus truncata (Poir.)

原產地

台灣與中國大陸

稀毛蕨的莖短而直立,叢生,有披針形麟片。
葉片毛稀少,故稱稀毛蕨。
它的幼葉很可愛

葉子寬披針形,二回羽狀分裂。長約100-150公分,寬約30-40公分。
小羽片無柄,淺裂至中裂,裂片末端截形,看起來非常整齊。
近軸面葉軸與羽軸都有溝,但溝與溝不相通,葉面光滑。
最重要的特徵是葉片基部驟縮成短三角形。
稀毛蕨是金星蕨科,所以有小毛蕨脈形,也稱為賓士脈。
孢子囊群著生於裂片側脈上,孢膜為圓腎形。



長得和稀毛蕨很像的是台灣圓腺蕨,也是金星蕨科,所以有小毛蕨脈形(攝於滿月圓2023.08.07)

台灣圓腺蕨的葉軸表面有毛,無明顯的溝,裂片先端圓鈍
最好認的差別是基部羽片驟縮成耳狀
和稀毛蕨一樣,孢膜為圓腎形。
另一個溪溝三劍客的成員是假毛蕨,我在陽明山二子坪、油羅山與滿月圓都見過它,中低海拔很常見。(攝於二子坪2023.06.14)
和台灣圓腺蕨相同,葉軸表面有毛,無明顯的溝,但裂片先端尖。
和稀毛蕨台灣圓腺蕨最大的差別是基部羽片驟縮成蝴蝶狀。(攝於滿月圓2023.08.07)

它雖然為金星蕨科,但卻無小毛蕨脈型,所以稱為假毛蕨。孢膜也是圓腎形。

稀毛蕨園區大致位置:梅園步道生態池旁

參考資料:假毛蕨vs稀毛蕨vs台灣圓腺蕨  Peter’s Blogger

溪溝三劍客有明顯不同之處,搞懂它們的差別,辨識就變得很容易。對我而言,麟毛蕨的親戚很多又很像,不好發現。在雙十連假,認識了蛇脈三叉蕨、肋毛蕨與網脈突齒蕨這是我這幾天最大的收穫,希望還有機會學會更多的麟毛蕨。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羅氏鹽膚木

青剛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