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櫚家族

作者       Sway Yang 

完成了前兩篇蒲葵,台灣海棗的觀察筆記,讓我對棕櫚家族產生興趣。就再針對虎頭山幾個家族成員做些簡單觀察與區別。
虎頭山下的桃園神社
(全台僅存較完整日式神社,1994年內政部列為三級古蹟)
鳥居上面植有幾棵
大王椰子

右手邊銅馬處有三棵
左手邊植有數棵
鳥居下左右兩株亞歷山大椰子孔廟牆邊列植72株亞歷山大椰子,非常壯觀
大成殿前庭左右各植
三株大王椰子
右三株左三株
二者很難分辨,對吧!
其實虎頭山上還有些許的檳榔樹(俗稱青仔),光這三樣,讓人霧煞煞。
攝於逸仙園山溝
     攝於櫻花鐘附近龜山2號亭旁菜園
三者至少有一點相同,都是「落落長」,莖幹通直,高與天齊。他們都是以藍天為布幔,綠葉為舞裙,曼妙婆娑,觀賞之餘,你也順便用心靈與天神交會。
另有一個相同點,花序與果實都長在葉鞘與莖頂交接處,或三束六束,一目了然。與海棗,蒲葵的“腋生”,隱藏在新舊葉間環生一圈,略為不同。

先簡單說明三者在植物學的定義。之後再比較其差異。
1, 大王椰子
科別:棕櫚科,大王椰子屬
英文名:Royal palm ,Mountain palm
別名:王棕,皇冠棕櫚
從古巴,牙買加,夏威夷熱帶地區引進。
2, 亞力山大椰子
科別:棕櫚科,亞力山大椰子屬
英文名:king palm,
Alexandra palm
別名:假檳榔
從澳洲引進種植。
會有“假檳榔”之別名,可見相似度高,易混淆。亞歷山大之名據悉不是紀念亞歷山大大帝,而是紀念英國國王愛德華七世妻子丹麥亞歷珊卓公主(今伊莉莎白女王祖母)。
前兩者皆在日治時代由外國引進。有政治外交考量吧!
3, 檳榔樹
科名:棕櫚科檳榔屬
英文名:Betel Nut Palm
      Areca Nut
別名:賓門,儐郎,洗瘴丹,仙瘴丹,台灣口香糖,青仔,菁仔,青仔叢。
檳榔一詞源於馬來語"pinang",原產於馬來西亞,分布於東南亞,大洋洲一帶。在台灣存在數千年,與原住民族生活文化息息相關。

三者都是單幹不分枝的常綠喬木。相異處,從莖,葉,花,果說起。
大王椰子的莖幹最壯,有大王雄風(無怪乎叫大王),中段圓鼓,略為膨大,有點類似台灣傳統廟宇建築的“梭形柱”,上下端略小,中段腹部稍鼓。這是他最易辨識特點,無論年長,年幼皆是。


銅馬後面三株大王椰子與右側的亞歷山大椰子就很容易分別。
上圖9棵混植,可試著以這原則區分出這兩種植物。

亞歷山大椰子與檳榔就是一個勁兒直上去,愈上愈細。再看看孔廟72棵,就可以認識了。
太陽亭附近邊坡這5株應該也識別的出來是亞歷山大椰子

大王椰子的幹有環節,不明顯,亞歷山大與檳榔環節很清楚。尤其檳榔莖幹還常留著綠色,環節更清楚,更長。不像前二者莖幹是灰色。
大王椰子環紋模糊
亞歷山大椰子環節清晰
社區後院鄰居所植檳榔
上中下分別為大王,亞歷山大椰子,檳榔樹之幹。
環節是因葉鞘掉落遺痕,有的一年掉三葉,三環。一年掉四葉則四環,可以數出植株年紀(棕櫚樹莖幹內沒年輪)。
附上傳統廟宇梭柱參考
澎湖天后宮正殿門前的
  六角梭形柱,與大王椰子幹神似

再就葉片來說
大王椰子羽狀複葉的小葉比較多,就是大葉的中心葉軸兩邊本來應該平整各長出一排對生小葉,他卻是各兩排,於是一整個大葉就有四排小葉,感覺繁密,像狐狸尾,像雞毛撣子。亞歷山大椰子就是平整,舒朗。檳榔葉子雖也是大葉軸兩邊各一排小葉,但小葉較粗,寬,有時會感覺整體大葉黏在一起。沒亞歷山大椰子清朗。

    大王椰子葉繁茂像雞毛撣子,狐狸尾
 亞歷山大椰子葉清朗
檳榔葉子較短,又常兩片小葉未分,感覺黏在一起,較寬大而密

就花序,果實來看
三者都是雌雄同株,異花序。在葉鞘,與莖頂間長出花序,肉穗花序。所謂肉穗花序,就是像稻穗形,只是比較壯,肉肉的。有一根大柄,但不敵數百粒沈重果實,柄皆下垂。
大王椰子棍棒狀佛焰苞與花序
大王椰子花掉一地,花甚美。下為雄花,未見雌花
通常有三或六個花序,先長出棍棒狀佛焰苞,再開花散成圓錐形,下垂結果。(佛焰苞是植物學名詞,即花開散時,保護的包膜開展成佛像身後的背光形。像海芋,火鶴,姑婆芋的花皆是)
地上見到兩片乾枯的棕櫚樹佛焰苞片
亞歷山大椰子乾枯的葉鞘,尚未落地
亞歷山大的花序果實
亞歷山大則在此時掉一地的果,朱紅色,嬌美
檳榔花序果實

亞歷山大椰子果只有1.2公分。
特地去檳榔攤買檳榔觀察,品級有高下,大顆長3.5公分,咬起來較嫩但覺澀口,小顆有2.8公分,咬不動,纖維質太高。通常都把檳榔對剖,夾荖花,或外面包抹上石灰的荖葉而食。其實檳榔最好吃的是尚未開花的「檳榔花」,數年前,在傳統市場買的到。炒肉絲美味爽脆。現在偶在山產店仍可吃到,但仍含檳榔鹼,適量即可,吃多會中毒。至於市場常販售的「半天筍」就是檳榔的嫩心。
在地上撿拾一支枯落的亞歷山大椰子肉穗花序枝幹,很立體,很大,占滿一個沙發椅。

日本約在1900年前後引進大王椰子,亞歷山大椰子,普及種在政府機關,醫院,學校,神社等地。大概是不喜台人種檳榔,吃檳榔,又覺得台灣是最南方新領地,可以打造一個南國風情的新世界,才會大力推廣,如今蔚然成風。
最有名是台大椰林大道截圖自網路
另外像總統府桃園市府桃園國小 有百年歷史皆高大挺拔,玉樹臨風

檳榔是國內產值最高的經濟作物,大過茶葉。令人稱奇。號稱「台灣綠金」,最盛時,締造經濟奇蹟,養活無數人口。但也是極具爭議的作物。曾創造台灣「檳榔西施」文化,也使口腔癌的病患逐年增加,尤其近年每逢颱風的土石流。2014年齊柏林【看見台灣】中提醒台灣國土的超限利用問題,一時檳榔成了多方究責的元兇。所以政府一再鼓勵農民轉作,改種其他優良農作。有些農家因此砍伐以領政府補助,卻造成水土流失更大後遺症。有些農家會用共生方式,檳榔樹下種咖啡,苦茶樹,(榨苦茶油),種可可(巧克力原豆),兩相得利。無需砍盡檳榔樹。
其實檳榔是台灣原住民重要零食,生活必需品。常互贈傳情,社交敬客,婚禮節慶必備,幾千年的傳統習俗。檳榔可提神,有讓人精神愉悅的藥效。也是本草綱目中提到可驅蛔蟲絛蟲,治腹痛除瘴氣良藥。又名“洗瘴丹”可知。
屏東神山部落的檳榔欉

棕櫚科在虎頭山還有許多叢生灌木的家族成員,他們有橫走型地下走莖如竹子般從地下竄生出來,植株越來越龐大。很適合分株播種。
1, 山棕
土生土長的山棕,是台灣原生種。山棕屬。
健行時,常在低海拔的坡地,溪谷,陽光不充足地方與其邂逅。也是叢生灌木,喜濕耐陰,淺根不高,樹形奔放,是早期農家最常親近,利用的棕櫚樹,可製蓑衣,掃帚,棕刷,繩索等日常用品。
一進經國梅園,迎面而來的就是這叢大鳴大放的山棕,氣派豪放,可270度環繞欣賞。株高2-3公尺,樹圍有4-5公尺。
換個角度看
其旁尚有3,4小株
羽狀複葉葉尾有狗啃式鋸齒痕,最尾端三片未裂開,是其特徵

2, 散尾葵
馬島棕屬。又稱黃椰子,群株略黃。葉形美,成為常見家居植物。   攝於五分山階梯口   攝於前山木棧道口

3, 觀音棕竹
棕竹屬。又稱棕竹,筋頭竹,常綠觀葉植物。掌狀數裂,可達9裂,10裂。葉鞘下,有竹子般分節細莖,每裂葉片又像觀音手中淨瓶竹葉。具風水性,國人喜植於家中庭園。
   攝於前山木棧道附近
     攝於逸仙園步道

4, 孔雀椰子
孔雀椰子屬,又稱魚尾葵,董棕。葉形華麗如孔雀尾。高度常達數公尺。 葉子為二回羽狀複葉 ,較特殊
攝於前山木棧道旁
莖節像竹節,葉形似魚尾,又稱魚尾葵

5,羅比親王椰子
兒童遊戲區邊斜坡,陽光難入,角落陰暗
似小型的台灣海棗,單幹非叢生,葉片較軟,不刺人,但葉基部仍有尖刺,大陸名「江邊刺葵」,「軟葉刺葵」。住家社區有一株陽光充足
花序多茂,竟有20多個佛焰苞花序
花序像台灣海棗

棕櫚科的確是美麗,高貴,龐大,長在熱帶的族群。虎頭山的棕櫚已數之不盡,而最令人沈醉的南國風情,椰影海風,汁多味甜清涼退火的「可可椰子」,可惜只長在南部,北部不適宜種植。
小販街頭販售的「可可椰子」

在桃園其他公園,社區庭院,台北植物園,南部墾丁海邊,還有很多其他高大帥的棕櫚成員,等著大家去驚喜相見。

2022,7,25補記:
鄰居家的多年檳榔樹被砍除
遺棄一旁的檳榔花,可以炒肉絲,煮湯,風味一絕,是知名一道山產。
絲絲縷縷檳榔花
較新生的檳榔花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稀毛蕨

羅氏鹽膚木

青剛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