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某


作者: Jocelyn
夏日的午後,稜線步道綠意盎然,戴著口罩走了一陣子,走到森林散兵坑,不自覺地坐下來喝水休息,抬頭看著眼前圍繞著一棵棵江某,江某長得鬱鬱蔥蔥,散發著悠悠的閒情雅致,陽光穿過層層疊疊的枝葉,灑落在步道上,頓時覺得神清氣爽。
攝於稜線步道森林散兵坑(2021.9.12)

攝於稜線步道(2021.9.12)

攝於三疊水池上怡然亭旁(2021.10.16)

虎頭山到處都有江某,是園區代表植物之一它掌狀複葉的特色,隨處可見,我喜歡稱它江某,不愛叫它鵝掌柴或鴨腳木,總覺得很容易跟鵝掌藤搞混。2021.9.6攝於環山步道

為什麼叫江某呢?據說有個有趣的故事,台灣在日據時代時流行穿木屐,由於木屐的形狀相同,不用分左右腳,以台語來說就是沒公沒母,叫著叫著這個做木屐的木材就叫江某了(台語公母的諧音)。它的葉子掌狀,像鵝的掌、鴨的腳,所以也叫作鵝掌柴、鴨腳木。

科 別:

五加科鵝掌柴屬

    名:

鵝掌柴、鴨腳木

英文名稱:

Common ScheffleraSchefflera Tree

    名:

Schefflera octophylla (Lour.) Harms

原產地

大陸、中南半島、日本、菲律賓。


它是半落葉中喬木,高可達二十多公尺,樹皮青灰褐色,有些光滑。

江某的特色在於葉子,葉子很大,葉柄很長,很明顯的掌狀複葉,在山林中相當醒目,葉子是互生,小葉7-13枚,從葉柄先端放射狀長出,有小葉柄,小葉片長橢圓形或卵狀橢圓形,尖端漸尖,全緣或有不規則鋸齒。掌形的大葉子是江某最大的特徵,但仔細觀察它的葉子,其實比鵝掌複雜很多,小葉(相當於指頭)絕對不會是5而是78或者更多。而且葉緣多樣化。(看來是個喜歡變化的植物)



葉緣多變,波浪狀、鋸齒狀或全緣。





我看過小葉最多的是11小葉(2021.10.23攝於稜線步道)
葉子上有時有蟲癭,葉面呈瘤狀


蟲癭是指昆蟲引起植物不正常生長增生或增大(類似人體的腫瘤)

幼葉看起來很可愛

它的花是淡黃色或黃綠色,常常7-15枚組成一個繖形花序,然後由多數繖形花序組成一大而頂生的圓錐花序是五加科的主要特徵之一。

它的花苞像一支支小火柴棒(2021.10.23攝於稜線步道)

花瓣5枚,擴展狀,中央有龍骨突起,雄蕊5枚,雌蕊圓錐形,平滑,花期10-12月。攝於虎嶺迎風步道(2021.10.30)


是不是很像許多閃爍的星星


(2021.12.04增攝於稜線步道)
是不是很像許多閃爍的星星

(2021.12.04補攝於全齡友善步道)


果實為核果,成熟時為黑紫色。果期為1-4月。


攝於稜線步道(2020.2.28)

攝於環山步道(2020.3.15)

江某拔掉葉子後除了可以做木屐之外,它還可以做成蒸籠、筷子、壓舌板、冰棒枝、火柴棒或者家俱、工藝加工用材,而花有蜜腺,是冬季蜜源植物之一。

虎頭山也有葉子跟江某都是掌狀複葉的植物,他們是鵝掌藤跟馬拉巴栗,剛開始我也有點混淆,仔細觀察後發現它們各有特色

馬拉巴栗(又叫發財樹)也是掌狀複葉,它和江某不同點在於小葉柄的長短,馬拉巴栗的小葉柄短,小葉幾乎是在葉柄頂端,而江某小葉柄較長,可以到3-10公分


馬拉巴栗(2021.9.15攝於環山步道)

馬拉巴栗(2021.9.19攝於奧爾森林學堂)

鵝掌藤也是五加科的一員,但它是常綠灌木,沒江某高,大約2-5公尺,小葉呈長橢圓形,6-12枚,全緣,兩面光滑無毛,常種於花壇,作為園藝觀葉植物。



鵝掌藤(2021.9.19攝於風管處前)

這三種植物也有不同的花,不同的美



江某園區大致位置: 全區都有

在這個多元發展的時代裡不是只有一種美青菜蘿蔔各有特色就像江某馬拉巴栗與鵝掌藤各有一片天我們當然也有自己的亮點,不須羨慕別人,但可以用不同的欣賞角度來看待萬物。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稀毛蕨

羅氏鹽膚木

青剛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