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蕨與蕨類求生絕招

 

作者Jocelyn

步道上的植物不只有大型的蕨類,也有細小的蕨類如果不注意,很可能就忽略它們了但是認真觀察會發現它們長得非常細緻烏蕨就是其中一種。

                             (攝於環山步道2023.9.10)

烏蕨常見於低海拔闊葉林的步道或坡地林緣下。


(攝於福頭山步道2023.6.25) 

科 別:

陵齒蕨科烏蕨屬

    名:

大金花草、鳥韭、野黃連、青蕨、小雞尾草、細葉狼箕、細葉鳳凰尾

英文名稱:

Common Wedgelet Fern

    名:

 Sphenomeris chusana

原產地

亞洲熱帶地區之中國大陸南部、日本、喜馬拉雅山區、印度、菲律賓、東南亞、馬達加斯加

 烏蕨是地生性蕨類植物,短匍匐莖,植株匍匐或直立,密生窄麟片。


葉叢生,革質,三回至四回羽狀複葉。葉柄長10-45公分,葉片薄,長約14-45公分,寬約10-20公分。

整株看起來很輕盈不高一般約30-60公分左右

葉羽片披針形至卵狀披針形羽片看起來有好多小指頭般。相當細緻可愛,真想壓成書籤帶回家。

近軸面葉軸與羽軸都有溝溝與溝相通,葉面光滑。


烏蕨的孢子囊群著生於末裂片近葉緣處,每一孢膜基部具1-3條脈,開口朝外。


七月份在觀霧的步道上,看到一種很像烏蕨的蕨類,看到遠軸面的孢子囊群,發現它向內的假孢膜經比對後才得知它是日本金粉蕨,所以孢子囊群也是分辨何種蕨類的重要關鍵之一。(2023.7.19)


像烏蕨一般的地上型蕨類很多,例如鳳尾蕨、麟毛蕨、麟蓋蕨,密毛小毛蕨….。他們沒有主根,莖是根狀莖,雖然是細鬚狀,卻能沿著地表、岩石面吸收水分及養分,獲取生長。它們可不是一開始就矮小,四億多年前,蕨類就出現在地球上,二億五千年前恐龍穿梭的侏羅紀森林,蕨類是十分高大的,它是森林的主流植物,但隨著地球環境的變化,也從主流身分變為非主流,被子植物變成主角,而蕨類植物為了適應多變的環境,個體逐漸縮小,從巨木轉變成草本,以減少生存所需。除了變小之外,蕨類還得發展出其他生存絕招。

有些蕨類發展出葉枕,例如觀音座蓮遇到乾旱時,可以調整葉子的角度。它的葉柄基部和羽片基部具有膨大葉枕,葉枕是個特別的構造,當環境缺水時,它會萎縮使葉面是微微下垂,降低水分的蒸發。

觀音座蓮小羽片的葉緣上還有一條一條短短的痕跡,稱為「回脈」(從葉緣的缺刻處長到孢子囊附近),作用主要是支撐小葉抬頭挺胸以獲取更多的陽光,這也是它很特有的構造。
而腎蕨遇到乾旱時,會長出一個橢圓狀的塊莖稱為鐵雞蛋,裡面存有養分與水分,讓它度過難關腎蕨在葉軸與羽軸間具有「關節」, 還能夠讓羽片分離脫落,避免水分大量流失,甚至羽片還有泌水孔,可以排出多餘的礦物質。

                         腎蕨的塊莖鐵雞蛋

                             腎蕨在葉軸與羽軸間的「關節」

  ⇧泌水孔

有些蕨類則利用著生的方式,寄住在比自己高上許多的植物上,利用以下幾種方式來爭取更多的資源讓自己生存下去。 

. 斷臂求生:根莖與葉柄基部之間,具有關節,缺水時葉子會從關節中斷掉,減少脫水並等待下次雨水來時再長出新葉。例如兔腳蕨,石葦。

. 半空攔截:發展出腐植質收集葉,接取雨水、從樹上掉落的落葉和鳥糞腐爛後轉為養分來利用,例如鳥巢蕨、崖薑蕨、槲蕨。
  ⇧崖薑蕨
       ⇧鳥巢
. 變臉求生:乾旱環境時,葉子會翻面,利用葉背反射陽光,防止水分散失,例如石葦。
. 反求諸己:伏石蕨的營養葉圓形較肥沃,保存水分,以儲存水分遇乾旱時葉片會愈來愈薄,來躲過惡劣環境,而它的孢子葉也長得比營養葉細長、直立,目的是讓孢子可以彈撥的更遠,避免被營養葉擋住。缺水時,營養葉會掉落,只留下根莖,等待環境好轉時,又可以長出新葉來
                           ⇧圓潤的營養葉

⇧缺水變薄的營養葉

      ⇧伏石蕨的營養葉與孢子葉
芒萁在乾旱的荒廢岩石地區,將發達的根莖藏在地下,防止水分散失,具有水土保持的功能,而葉長在地面上,遇到火災時葉片燒毁,但根莖仍然活著,火災過後可以快速復原。

還有些蕨類會長出不定芽來複製自己,這些不定芽長在葉面、葉軸或羽軸上,例如稀子蕨,東方狗脊蕨、馬來鐵線蕨、海南實蕨、鞭葉耳蕨、生芽鐵角蕨等等。
   ⇧稀子蕨
   ⇧東方狗脊蕨
 ⇧馬來鐵線蕨

烏蕨園區大致位置:環山步道樟樹步道賞景健康步道

 蕨類的生存機制,讓我不禁佩服它們的本領體會到天下沒有永恆不變的道理,今日的強者,不見得永遠風光;現在的無名小卒也可能明天出頭天。最重要的,想要改變環境不如改變自己,唯有謙虛柔軟的態度,才能讓自己的生命更有厚度。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稀毛蕨

羅氏鹽膚木

青剛櫟